太守即郡守!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为了避免出现诸侯割据的情况,以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设置郡守为郡一级长官。
秦朝灭亡后,汉朝继承秦制,将郡县制沿用下去,并将郡守正式命名为太守。不过后来搞出了著名的州牧制度,天下被分为了十三州,其行政体制变成了州、郡、制;有点咱们今天省、市、县三级的感觉!
其州的最高长官一般是刺史或者牧,比如什么幽州刺史并州牧啥的,他们乃是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封疆大吏,差不多相当于唐朝节度使、明清的总督巡抚。基本上就是一方诸侯了。
而他们治下的各郡太守,和平时期就是普通的地方官儿,战争时期便是小诸侯!
所以古代中央政府将“市”称之为“郡”,太守的官职相当于今天的市长。
在汉朝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下,太守的工作职能具有很大程度的自由性,太守不仅可以通过自己的主张制定安民的政策,还具备招贤纳士和自由任免科级以下干部的权力。
西汉时期,太守的权力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由于诸侯王势力的崛起,导致地方政府的军政权、分封权全部落入了诸侯王们的手中,诸侯王在地方建立摆脱中央统治的“候国”,极大威胁到了西汉皇权的统治。
后经文帝、景帝、武帝祖孙三代的励精图治,连敲带打,诸侯王们的权力得以削弱,曾经不可一世的诸侯王被极大的削弱,权利归属到中央治下的郡守(太守)
东汉末年,宦官乱政,权臣当道。
先有黄巾军起势,扰乱天下,后有董卓夺政,引得天下诸侯逐鹿中原。
what??诸侯不是变成太守了吗?
太守与诸侯的差距只有“一线之隔”,什么线?王者玩家常说的“兵线”。
天下大乱之时,中央政府对地方官员的管理力度势必会下降,而拥有一个城市作为资源的太守为了在乱世中苟全性命,必然会招兵买马组建军队,从而形成军阀割据的局面。
比如,素有“白马将军”之称的三国军阀公孙瓒,他的官职就是北平太守;
三国前期吞并四州的袁绍,原本是勃海太守袁绍;
保家卫国的忠臣良相孔融,是北海太守;
拥兵自重,割据一方的大军阀马腾,是西凉太守;
夺得玉玺,作死称帝的袁术,曾是南阳太守。
所以太守这个官职虽然看上去不大不小,但实际上却掌握着实权,以至于在天下大乱之际各方太守能够摇身一变,成为手握重兵的军阀。
到了隋代,郡为州所取带,太守也被更名为刺史,唐宋时期又变被“知府事”,明清两代则称之为“知府”,到了现代……敢问一句,认识李达康吗?
所以在隋朝以后,太守这个官儿其实就没了!
在我国古代,太守是个非常常见的官职,许多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都是从太守做起,逐渐成为搅动风云变幻的大人物。在我国古代,太守就是一郡的最高长官,手握军政大权。那么,太守到底相当于当今的什么官职呢?
在秦朝建立之前,商、周都采用分封制,将功臣、宗族子弟以及上古圣人之后分封在首都以外的其它地区,从而展现天子对诸侯们的表彰,诸侯们也能够帮助君王治理天下,他们用定期朝贡的方式来对共主表示尊敬。
但这一制度实行前期还算和谐,商朝末年,诸侯之一的西伯侯坐大,并暗中团结其它诸侯。最终,在武王姬发的带领下,一支庞大的讨伐军战胜纣王,建立了周朝。周朝也是类似的情况,随着诸侯们势力的强大,群雄割据的场面愈发显现。
东周建立后,周天子的权威进一步被削弱,历史进入了以诸侯们为主角的春秋战国时代。到后来,周天子成为了名义上的共主,其它国家完全不将周朝放在眼里。公元前256年,周朝为秦所灭,结束了长达八百余年的统治。
秦朝建立后,为了避免重蹈商、周被诸侯灭亡的覆辙,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郡县制。在中央朝廷以外,全天下的行政单位分为郡、县两级,郡的最高长官叫做郡守,县的最高长官叫做县令,他们都由皇帝直接任免。这一举措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根据《新华字典》的解释,郡守是“郡的长官,主一郡之政事。秦废封建设郡县,郡置守﹑丞﹑尉各一人。守治民,丞为佐。汉唐因之;宋以后郡改府,知府亦称郡守。”也就是说,在秦朝时,郡守主管该郡的政务,负责管理治下的人民。
与此同时,秦朝设置了郡丞和郡尉。郡丞辅佐郡守进行政事的处理,而郡尉则掌管军事、治安和刑狱。郡守于郡尉互不干预和隶属,但郡守是直接受中央政府管辖,所以其权力自然是大于郡丞、郡尉,尽管郡守平时对郡中军事干预较少,但仍然具有一定的兵权。
这样看来,秦朝的郡守掌管着一郡的民事政务,以及一定的军事。而因为秦时只有两级行政区划,不像今天,有着省、市、县三级,所以笔者按照秦时郡的行政范围和等级,以及直属于中央王朝的性质认为,秦朝时的郡应该大致相当于今天的直辖市,而郡守就是直辖市的市长。
到了汉朝,天下有了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汉景帝时,群守更名为太守,而汉武帝时期,天下被划分为十三州,每州都设置州刺史,而郡则成为了州的下属机构。这一时期,郡由州来管辖,所以太守就大致等同于今天的普通市长。
南北朝时期,州的数量增加,导致了郡的行政范围缩小。隋朝时,郡被取消,太守也就渐渐消失,被刺史、知府所代替,这之后,太守只是偶尔作为刺史、知府等地方官的别称被提起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