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87年年仅八岁的刘弗陵继承大统,为了使百姓更容易避讳他的名字,他改名为刘弗。对于年仅八岁的刘弗陵来说,刚刚经历了丧母之痛,又在懵懵懂懂之中继承了一个伟大的帝国。一条艰涩的道路,等待着刘弗陵。
刘弗陵即位不久,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向霍光提出,送五岁的女儿入宫,然而这一提议被霍光否决,上官桀不甘心失败,转而与刘弗陵的姐姐鄂邑盖长公主。最终,在长公主的活动下,上官氏得以顺利入宫,登临皇后之位。自此,上官桀与霍光渐行渐远,而桑弘羊由于霍光反对自己为亲信谋求官职,也对霍光心怀不满。如此一来,上官桀、桑弘羊、盖长公主三人之间达成了反对霍光的政治默契。与此同时,刘弗陵之兄燕王刘旦也蠢蠢欲动,他勾结上官桀集团意图取刘弗陵而代之。
公元前80年,刘旦弹劾霍光,请求入京侍卫皇帝,意欲伺机除掉霍光。不料,刘弗陵对霍光没有丝毫责怪,不久,上官桀一党又派人诋毁霍光,刘弗陵明确表态说,大将军是忠臣,先帝让他辅佐朕,敢有诋毁他的按罪论处。如此一来,上官桀等人只得暗中筹划武装政变,值此危机关头,盖长公主门下一名管理田租税的官员告发了上官桀等人的阴谋,霍光先发制人,将上官桀桑弘羊等人一网打尽,论罪族诛。盖长公主与燕王刘旦,见事不济,相继自杀。幸运的是,霍光并非滥杀无辜之人,上官皇后毕竟也是他的外孙女,而且年仅九岁,根本不可能参与政变,因此得以逃过一劫。此后,霍光大权独揽,不但自己权倾朝野。其弟弟,儿子,女婿也纷纷担任朝廷要职。
传统史家往往认为刘弗陵性格懦弱,对霍光充满畏惧,然而,阅人无数的汉武帝难道会看错人吗?史料记载,汉武帝对刘弗陵的评价是,壮大多智,壮大是说他身体健康,多智则是说他心计聪慧,能够得到汉武帝如此评价,刘弗陵又岂会是庸碌之辈。在上官桀。桑弘羊图谋作乱的关键时刻,刘弗陵能够保持清醒,团结霍光,坐稳天子宝座,可见看似懦弱无知的刘弗陵,其实大智若愚,颇有察人之明。因此,刘弗陵并非因为性格上的弱点而屈从于霍光,而是意识到自己需要韬光养晦,霍光年老当自己羽翼丰满时,必能君临天下,于是,西汉朝廷君臣和谐,国力逐渐复苏,汉昭帝一朝开始出现被史家称作昭宣中兴等大好局面。
遗憾的是,刘弗陵去世太早,没有等到霍光老去的那一天。甚至来不及培养起一群围绕在它周围的忠心臣子。公元前74年,汉昭帝刘弗陵驾崩于未央宫,两个月后入葬平陵。刘弗陵,这位曾被汉武帝期以重任的帝国继承人,曾经少壮多知,曾经心怀憧憬,在他的心中或许也曾为大汉帝国规划过美好的蓝图,或许也幻想过有朝一日,君临天下,享受万众欢呼的帝王之尊。然而他的人生太过短促,所有这些事都已来不及去完成,他没有机会像父亲那样大展宏图,建立属于自己的丰功伟绩。作为儿子,刘弗陵是幸运的,在他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一切障碍,都被父亲悄悄抹去。作为皇帝,刘弗陵却是不幸的,过早的继位为君,令他不得不忍受大权旁落的苦楚。在另一个人的阴影之下蛰伏。刘弗陵与霍光究竟有着怎样微妙的关系,恐怕只有沉睡在陵墓中的这对君臣才心知肚明。
刘弗陵是西汉王朝一位尊贵的过客,他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也无法左右王朝的未来,由于逝世过早,且身体常年患病,他甚至来不及留下自己的子嗣。汉武帝临终之时将刘弗陵托付与霍光,如今国家再度进入后继无人的窘境。霍光恐怕也会感到惶恐,他必须找到称职的继承人,完成中兴汉室的大业,而刘弗陵,王朝大业已不再是他瘦弱肩头的一副重担,他只需安静地在这座帝陵中沉睡。他的帝王生涯像极了西汉第二代皇帝汉惠帝刘盈,同样,年少登基;同样,大权旁落;同样,英年早逝;同样,含恨而终。然而,汉惠帝之后,汉室迎来了德行兼备的汉文帝,开启了文景之治。汉昭帝之后谁能够继承大头,引领大汉王朝实现中兴汉朝的未来再次大声的一个大大的问号。
汉昭帝刘弗陵八岁登基,二十一岁就死了,说实话自身有什么治国才能真没看出来,但会看人,能听进臣子劝告算是有成为明君的资质吧。说白了吧身为领导可以自身才能不高,但只要会识人用人肯听劝就是好领导,而刘弗陵都做到了。
汉昭帝即位时年仅八岁,汉武帝遗诏由大将军霍光主持国政、领尚书事,车骑将军金日磾、 左将军上官桀为其副手。
始元六年(前81年),上官桀、桑弘羊、汉昭帝的哥哥燕王刘旦等人密谋政变推翻大将军霍光。但当时年仅十四岁的汉昭帝刘弗陵识破阴谋力挺霍光,霍光的辅政地位得到了稳固。
可以说汉昭帝刘弗陵信任霍光真是不容易的事情,因为当时唯一能制衡霍光的金日磾去世,霍光掌握全部军政大权,可以说随时威胁皇权。很多皇帝没借口也要找借口杀了霍光这样的人,但刘弗陵没有反而支持霍光掌权,任其进行各种改革。
不但霍光权倾朝野,“威震海内”,他的儿子霍禹、侄孙霍云还是统率宫卫郎官的中郎将;霍云的弟弟霍山官任奉车都尉侍中;两个女婿分别担任东宫和西宫的卫尉,掌管整个皇宫的警卫;堂兄弟、亲戚也都担任了朝廷的重要职位,形成了一个盘根错节、遍布西汉朝廷的庞大的势力网。至此,霍光已经成为当时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霍光秉政后,前后十三年,“百姓充实,四夷宾服”。
还有汉昭帝刚登基时,派人修造了一座淋池,方圆千步。池中栽植分枝荷,号为“低光荷”,池中又有“倒生菱”,池底的泥呈紫色,称为“紫泥菱”。昭帝非常喜欢淋池,常乘文梓之舟,通宵达旦地在这里游玩,并让宫女唱歌,其词曰:“秋素锦兮泛洪波,挥纤手兮折芰荷。凉风凄凄扬棹歌,云光曙开月低河,万岁为乐岂为多。”到了年底,很多大臣上表谏阻昭帝不要耽于享乐,昭帝接受了群臣规劝,不再贪恋享受。一个八岁的孩子正是爱玩乐的时候,能听进去劝不贪图享受玩乐真的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