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雪的气温条件下雪的温度范围?

下雪的条件

下雪的条件有两个,分别是水汽饱和,以及空气里必须有凝结核。

1、水汽饱和:空气在某一个温度下所能包含的最大水汽量,叫饱和水汽量,饱和的空气冷却到露点以下的温度时,空气里就有多余的水汽变成水滴或冰晶。

2、空气里必须有凝结核:凝结核是一些悬浮在空中的很微小的固体微粒,通过凝结核,空气里的水汽才能凝聚成水滴,从而形成降雪。

下雪的温度条件是什么

下雪的条件有两个分别是水汽饱和以及空气里必须有凝结核。

1、水汽饱和:空气在某一个温度下所能包含的最大水汽量,叫做饱和水汽量。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叫做露点。饱和的空气冷却到露点以下的温度时,空气里就有多余的水汽变成水滴或冰晶。因为冰面饱和水汽含量比水面要低,所以冰晶生长所要求的水汽饱和程度比水滴要低。

也就是说,水滴必须在相对湿度不小于100%时才能增长;而冰晶呢,往往相对湿度不足100%时也能增长。例如,空气温度为-20℃时,相对湿度只有80%,冰晶就能增长了。气温越低,冰晶增长所需要的湿度越小。因此,在高空低温环境里,冰晶比水滴更容易产生。

2、空气里必须有凝结核:凝结核是一些悬浮在空中的很微小的固体微粒,通过凝结核,空气里的水汽才能凝聚成水滴,从而形成降雪。

能降雪的地方

气候区属中纬度至高纬度(即大约于南回归线以南/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地方就会有降雪的机会,如果于低纬度地方中有些地势高于海拔2000米的高山或高原也有同样的机会。

海洋气流也能间接影响该区下雪的机会率,如果在高纬度地区一带有较多暖流支配,会减低该区下雪的机会(例如日本本州至九州一带)。

天空下雪的条件有哪些

下雪的条件如下:

1、大气中需含有较冷的冰晶核。

2、饱和的空气冷却到一定温度时,空气里多余的水汽就会变成水滴或冰晶(雪花)。

3、空气里要有凝结核,凝结核是一些悬浮在空中的很微小的固体颗粒。如果没有凝结核,空气里的水汽很难凝结成雨雪。

雪的特点:

雪花的形状多种多样,但是大多是六边形。雪花是冰晶变化而来的,冰晶主要有两种形状,一种是六棱体的形状,另一种是六角薄片的形状。而且每一片雪花的形状都是不同的,这跟雪花在形成过程中的水汽条件有很大的关系。

在实有水汽压相同的情况下,由于冰晶各部分饱和水汽压不同,其凝华增长的情况也不相同。例如当实有水汽压仅大于平面的饱和水汽压时,水汽只在面上凝华,形成的是柱状雪花。

下雪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雪的形成必须满足几个条件。首先,大气温度必须足够低。与普遍的看法相反,温度不需要低于零度才能形成雪,所需温度在2⁰以下。

因为雪是由大气中的水蒸气构成的,所以它有一个简单的逻辑,即水汽应该存在。最后,冰晶必须碰撞,从而形成更大的冰晶,称为雪花。最后一项要求的原因相当简单,要想形成雪,冰晶必须落在地上。然而,它们本身并不重,不足以被重力所牵引。

扩展资料

雪对作物的影响

雪可以保护农作物不被冻伤,其可以起到保温效果,受雪保护的庄稼可以放心过冬。雪还可以缓解一些地方的干旱情况,给来年的庄稼播种和壮苗打好基础。雪还可以为农作物储备水分,增强土壤肥力。

雪对人的影响

如果经常用雪水洗澡的话,不仅能够减少人体疾病,还能增强身体抵抗力,促进血液循环。如果有条件的话,长期饮用干净的雪水,有利于延长寿命,一些居住在深山老林中的人都是这样做的,这也是他们长寿的原因之一。

为什么雪水有这么神奇的功效呢?其实是因为雪水所含的重水要比普通水数量少1/4,有人曾经做过实验,重水能够抑制生物的生命过程。不过,鱼类在重水中会立即死亡。

对于农村人来说,下雪给田里庄稼松土和增加水分,为大丰收做准备。对城里人来说,下雪增添了乐趣,改善了空气质量。

以上就是关于下雪的条件,下雪的温度条件是什么的全部内容,以及下雪的条件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网站的所有内容均属于原作者或版权所有人所有,严禁复制或搬运。部分文章、图片等可能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展示。如涉及侵犯到你的权益,请留言,立删

(0)
上一篇 2024年2月11日
下一篇 2024年2月1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