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规范 建筑工程沉降观测规范

沉降观测规范 建筑工程沉降观测规范

基坑沉降观测规范,基坑沉降观要点?

相信很对人对于基坑沉淀的具体规范标准都不是很了解,从而就会遇到很多的麻烦,大部分的原因都是因为对于基坑沉淀不了解所导致的,那么基坑沉降观测规范,基坑沉降观要点都有哪些?接下来我就根据这些问题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相信很对人对于基坑沉淀的具体规范标准都不是很了解,从而就会遇到很多的麻烦,大部分的原因都是因为对于基坑沉淀不了解所导致的,那么基坑沉降观测规范,基坑沉降观要点都有哪些?接下来我就根据这些问题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基坑沉降观测规范

1、沉降观测的标志可根据不同的 建筑结构类型 和建筑材料,采用墙( 柱 )标志、基础标志和隐蔽式标志等形式。各类标志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成 半球 形或有明显的突出 点,并涂上防腐剂。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如雨 水管 、窗台线、 暖气片 、暖水管、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 距离。

2、隐蔽式沉降观测点标志的型式可按本规程附录D规定执行。当应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沉降观测,观测标志的型式及其埋设,应根据采用的静力水准仪的型 号、结构、读数方式以及现场条件确定。标志的规格尺寸设计,应符合仪器安置的要求。

3、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及 地基 变形 特征,并顾及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

1)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高 低层建筑 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物,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点数不少于4个。

基坑沉降观要点?

1、水准基点的设置:基点设置以保证其稳定可靠为原则,宜设置在基岩上,或设置在压缩性较低的土层上。水准基点的位置,宜观测对象,但必须在建筑物所产生的压力影响范围外。

沉降观测规范 建筑工程沉降观测规范

2、观测点的设置:观测点的布置,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的变形并结合地质情况确定,数量不宜少于6个点。

3、测量宜采用精密水平仪及钢水准尺,对第1观测对象宜固定测量工具和固定测时人员,观测前应严格校验仪器。

沉降观测规范 建筑工程沉降观测规范

4、测量精度宜采用Ⅱ级水准测量,视线 长度 宜为20~30m,视线高度不宜低于0.3m。

5、观测时应登记气象资料,观测次数和时间应根据具体建筑确定。在基坑较深时,可考虑开挖后的回弹观测。

以上内容就是针对基坑沉降观测规范,基坑沉降观要点有哪些的详细介绍,大家在了解了这些之后希望能够有一定的帮助,这样也就会有一定的基础常识了。

建筑物沉降观测规范介绍?

建筑物沉降观测规范是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而制定的规范。以下中达咨询对建筑物沉降观测规范的解读:

首先我们先了解建筑物沉降观测的相关内容:

沉降观测即根据建筑物设置的观测点与固定(永久性水准点)的测点进行观测,测其沉降程度用数据表达,凡三层以上建筑、构筑物设计要求设置观测点,人工、土地基(砂基础)等,均应设置沉陷观测,施工中应按期或按层进度进行观测和记录直至竣工。随着工业与民用建筑业的发展,各种复杂而大型的工程建筑物日益增多,工程建筑物的兴建,改变了地面原有的状态,并且对于建筑物的地基施加了一定的压力,这就必然会引起地基及周围地层的变形。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现行规范也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建筑物沉降观测规范对于沉降的基本要求:

5.1.1各类沉降观测的等级和精度要求,应视工程的规模、性质及沉降量的大小及速度进行设计而确定。同一测区或同一建筑物随着沉降量和速度的变化,可以采用不同的观测精度。

5.1.2布置和埋设沉降观测点(变形点)时,应考虑观测方便、易于保存、稳固和美观。

5.1.3沉降观测宜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也可采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

5.1.4观测记录和成果应清晰完整、准确无误,并符合本规程9.1节的规定。每一周期观测完后,可提供周期或阶段性成果。整个工程结束后,应提供综合性成果资料。

5.1.5对于深基础建筑或高层、超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应从基础施工开始,以获取基础和主体荷载的全部沉降量(该建筑的总沉降量)。

5.5建筑物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规范 建筑工程沉降观测规范

5.5.1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物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5.5.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及地基变形特征,并顾及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

1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5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

6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

7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

8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置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9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物,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点数不少于4个。

5.5.3沉降观测的标志可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采用墙(柱)标志、基础标志和隐蔽式标志等形式。各类标志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并涂上防腐剂。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线、暖气片、暖水管、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隐蔽式沉降观测点标志的型式可按本规程附录D规定执行。当应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沉降观测,观测标志的型式及其埋设,应根据采用的静力水准仪的型号、结构、读数方式以及现场条件确定。标志的规格尺寸设计,应符合仪器安置的要求。

5.5.4沉降观测点的施测精度应按本规程第3.0.4条的规定确定。未包括在水准线路上的观测点,应以所选定的测站高差中误差作为精度要求施测。

5.5.5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应按下列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

1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一般建筑可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后开始观测。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民用建筑可每加高1~5层观测一次,工业建筑可按不同施工阶段(如回填基坑、安装柱子和屋架、砌筑墙体、设备安装等)分别进行观测。如建筑物均匀增高,应至少在增加荷载的25%、50%、75%和100%时各测一次。施工过程中如暂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一次。停工期间可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

2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观测次数,应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度大小而定。除有特殊要求者外,可在第一年观测3~4次,第二年观测2~3次,第三年后每年1次,直至稳定为止。

3在观测过程中,如有基础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减、基础四周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等情况,均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当建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进行逐日或几天一次的连续观测。

4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对一级工程,若最后三个周期观测中每周期沉降量不大于倍测量中误差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对其它等级观测工程,若沉降速度小于0.01~0.04mm/d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确定。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建筑沉降观测规范介绍?

建筑物沉降观测规范是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而制定的规范。在建筑沉降观测中观测要点有什么呢?以下中达咨询解读建筑沉降观测规范:

建筑沉降观测规范的观测要点:

水准基点的设置:基点设置以保证其稳定可靠为原则,宜设置在基岩上,或设置在压缩性较低的土层上。水准基点的位置,宜靠近观测对象,但必须在建筑物所产生的压力影响范围外。

观测点的设置:观测点的布置,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的变形并结合地质情况确定,数量不宜少于6个点。

测量宜采用精密水平仪及钢水准尺,对第一观测对象宜固定测量工具和固定测时人员,观测前应严格校验仪器。

测量精度宜采用Ⅱ级水准测量,视线长度宜为20~30m,视线高度不宜低于0.3m。

观测时应登记气象资料,观测次数和时间应根据具体建筑确定。在基坑较深时,可考虑开挖后的回弹观测。

建筑沉降观测规范测量中数据怎么整理:

沉降观测资料应及时整理和妥善保存,作为该工程技术档案的一部分。

(1)根据水准点测量得出的每个观测点和其逐次沉降量(沉降观测成果表)。

(2)根据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平面图绘制的观测点的位置图,根据沉降观测结果绘制的沉降量、地基荷载与延续时间三者的关系曲线图(要求每一观测点均应绘制曲线图)。

(3)计算出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平均沉降量、相对弯曲和相对倾斜值。

(4)水准点的平面布置图和构造图, 测量沉降的全部原始资料。

(5)根据上述内容编写的沉降观测分析报告(其中应附有工程地质和工程设计的简要说明)。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沉降观测点的基本要求

沉降观测点种类挺多,除了常用的外还有每个项目以及设计机构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计的沉降测量点,前几年这东西都是施工方以螺纹钢等现有材料简单制作,随着要求及验收美观等等条件越来越高,为满足市场需求近年来涌现出了不少生产测量标志点的厂子,以呼和浩特中禄仪器公司为例从2010年就开始从事这方面(测量仪器、沉降观测点、沉降保护罩等不锈钢制品)的加工销售,近年来各施工方也为了适应工程需求不再自行制作而是直接购买成品省事省力且成品美观不易生锈为测量数据准确及工程验收提供了保障,下面提供几张常用图片以供参考:

沉降观测点有什么规范

观测点的位置和数量,应根据基础的构造、荷重以及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情况而定。高层建筑物应沿其周围每隔15~30m设一点,房角、纵横墙连接处以及沉降缝的两旁均应设置观测点。工业厂房的观测点可布置在基础、柱子、承重墙及厂房转角处。点的密度视厂房结构、吊车起重量及地基土质情况而定。厂房扩建时,应在连接处两侧布置观测点。大型设备基础及较大动荷载的周围、基础形式改变处及地质条件变化之处,皆容易产生沉降,必须布设适量的观测点。烟囱、水塔、高炉、油罐、炼油塔等圆形构筑物,则应在其基础的对称轴线上布设观测点。总之,观测点应设置在能表示出沉降特征的地点。 对观测点的要求如下: 1.观测点本身应牢固稳定,确保点位安全,能长期保存; 2.观测点的上部必须为突出的半球形状或有明显的突出之处,与柱身或墙身保持一定的距离; 3.要保证在点上能垂直置尺和良好的通视条件。

沉降观测规范要求6层以上才做吗?

沉降观测规范不是要求6层以上才做。

凡一层以上建筑、构筑物设计要求设置观测点,人工、土地基(砂基础)等,均应设置沉陷观测,施工中应按期或按层进度进行观测和记录直至竣工。所以一层以上也需要做沉降。

简介:

沉降观测即根据建筑物设置的观测点与固定(永久性水准点)的测点进行观测,测其沉降程度用数据表达,凡一层以上建筑、构筑物设计要求设置观测点,人工、土地基(砂基础)等,均应设置沉陷观测,施工中应按期或按层进度进行观测和记录直至竣工。

沉降观测水准基点(或称水准点)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利用工程标高定位时使用的水准点作为沉降观测水准基点。如水准点与观测的距离过大,为保证观测的精度,应在建筑物或构造物附近,另行埋设水准基点。; ; ;

网站的所有内容均属于原作者或版权所有人所有,严禁复制或搬运。部分文章、图片等可能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展示。如涉及侵犯到你的权益,请留言,立删

(0)
上一篇 2023年10月22日
下一篇 2023年10月2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